全屏 余姚市街道地图 余姚市乡镇地图 试试看!
33地图-→ 浙江省地图-→ 宁波余姚市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宁波地图 辖区: 【江北地图 | 海曙地图 | 江东地图 | 北仑地图 | 镇海地图 | 鄞州地图 | 慈溪地图 | 余姚地图 | 奉化地图 | 宁海地图 | 象山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浙江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余姚地图

余姚市 的地图(行政区划地图)
省/地市/区县/乡镇 简介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地图 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县,北毗慈溪县,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 水域289.26平方公里,,余姚市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行政区划,余姚市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梨洲街道地图 梨洲街道南接四明山麓,东邻陆埠镇,西与兰江街道交界,北临姚江,是2001年9月成立的余姚城区四个街道之一(由原梁辉镇16个村和余姚镇4个村及5个社区组成),总面积110.22平方公里(山区:郊区:城区比为15:7:2),为余姚城区面积最大的街道。下辖6个社区,20个行政村,在册常住人口8.4万,,梨洲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梨洲街道行政区划,梨洲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凤山街道地图 凤山街道位于余姚市城区的东北部,是余姚的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8万余人,辖8个行政村、6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 凤山街道现有工贸企业近40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1000余家,塑料、模具、机电、五金等行业集聚发展,三资企业50家,形成了良好的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格局。,,凤山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凤山街道行政区划,凤山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兰江街道地图 兰江街道是余姚市人民政 府驻地,位于市区西南,距市政 府驻地5公里,因境域地处姚江蕙江地段,历代盛产中国四大名兰“国字兰”著称,古诗有“一曲蕙兰飞彩 ”,旧称蕙江、亦名兰江,街以江名。东隔市区商业街南雷路与梨洲街道相接,南连四明山麓,西与梁弄镇、马渚镇和上虞市永和市镇接壤,现境总面积53.71,,兰江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兰江街道行政区划,兰江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阳明街道地图 阳明街道行政区域面积53.5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3万人,外来人口8.55万人,辖有20个村(社)、8个社区和1个居委会,有21所中小学校。 2009年,阳明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商贸特色化、城乡一体化、,,阳明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阳明街道行政区划,阳明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三七市镇地图 三七市镇以集市而得名。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三七市,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故名”。全镇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余人,2003年人均经济收入6500元。三七市镇地处宁绍平原腹地,地理条件优越。东与宁波接壤,南隔慈江与河姆渡文化遗址对望,北靠杜湖岭,,三七市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三七市镇行政区划,三七市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低塘街道地图 低塘街道位于余姚城区正北12公里处。东与慈溪城区、横河镇相连,南与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接壤,西部至梁周公路与朗霞街道为邻,北隔大沽塘与慈溪的周巷、天元镇相望。南北长7.61公里,东西宽9.137公里,面积43.226平方公里,辖洋山、历山、黄湖、黄清堰、芦城、低塘、汤家闸、姆湖、镆剑山、郑巷、西郑巷1,,低塘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低塘街道行政区划,低塘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地图 河姆渡镇地处浙东沿海,余姚市东首,境内有闻名世界的河姆渡遗址。全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2.3万,下辖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水陆交通便捷,距宁波机场、北仑港口35公里,沪杭甬高速公路、杭甬运河均穿境而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原0中央总-国家主席-同志亲笔提名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拥有1200年历史,,河姆渡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行政区划,河姆渡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朗霞街道地图 朗霞街道距余姚市区8公里,杭州湾大桥20公里。东与低塘街道相邻,南与阳明街道、马渚镇相连,北至小曹娥镇及慈溪市周巷镇,西与泗门镇接壤。329国道横贯全境,梁周一级线、周太公路穿境而过,陆上交通十分便利。街道地处宁绍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年日照时数,,朗霞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朗霞街道行政区划,朗霞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大隐镇地图 大隐地处余姚、鄞州两地交界处,东界岐阳、西接车厩,南枕四明、北临舜水,与河姆渡遗址隔江相望,距宁波市区17公里,余姚34公里。姚江傍镇而流,省道公路甬梁线穿镇而过,杭甬高速公路在大隐设有道口,距宁波机场20公里,距北仑港约27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大隐镇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全镇总面积33,,大隐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大隐镇行政区划,大隐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临山镇地图 临山镇位于杭州湾南岸,余姚西北,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之一,全镇境域面积49.7平方公里,海岸线2.9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万余人口。 临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镇平均气温为16.2~16.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9~4.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临山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临山镇行政区划,临山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陆埠镇地图 余姚市辖镇。1949年为陆埠镇,1954年从慈溪县划入余姚县,1961年改公社,1980年置镇,1992年兰江、沿江两乡并入。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16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2万。杭甬高速公路、甬梁公路和余姚江过境,水陆交通方便。辖上街、桥东、桥西、应家闸、白鹤桥、孙家、傅家、余计、祠堂跟,,陆埠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陆埠镇行政区划,陆埠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黄家埠镇地图 黄家埠镇回龙村北靠329国道,南临余夫公路,与牟山道口约5公里。在册总户数1078户、3306人,党员150名,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018元,村集体可用收入82万元。是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余姚市先进党组织、余姚市文明村,2005年被评为省“全面小康建设,,黄家埠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黄家埠镇行政区划,黄家埠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梁弄镇地图 一、乡镇概况: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是杭州——绍兴——宁波——舟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颇有特色的城镇。梁弄历史悠久,秦时属会稽郡,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至后唐已“人烟辏集,亦一巨镇”,由于街弄多,遂谐音为“梁弄”,并素有“第九洞天,浙江十大特色乡镇,梁弄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梁弄镇行政区划,梁弄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小曹娥镇地图 余姚市辖镇。1949年为曹娥乡,1954年划归慈溪县并入曹海乡,1961年建曹娥公社,1979年复归县,1983年改乡,1986年建小曹娥镇,1992年朗海、镇海二乡并入。北濒钱塘江,距市府北20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3万。四塘横江、爱国江纵横过境,水路交通方便。辖后中灶、全灶、曹丁、农场、永,,小曹娥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小曹娥镇行政区划,小曹娥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大岚镇地图 余姚市辖镇。1950年设大岚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9年建镇,1992年华山乡并入。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2.5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1.5万。通公路。辖丁家畈、夏家岭、四丰、后朱、上马、邱庄、雅庄、大陈、甘竹、朱家宅、糜山、戴王、下芝庄、观下、大路、分水岭、城山司、蜻蜒岗,,大岚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大岚镇行政区划,大岚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泗门镇地图 [地理风貌]泗门镇位于市境西北,距市区23公里。古时又称四门、第四门。境域西南原有汝仇湖,水面达十万亩,汝仇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境域面积66、3平方公里,东与小曹娥镇、朗霞街道相邻,南与马渚镇相接,西毗临山镇,北濒杭州湾,与海盐县隔水相望。辖东蒲、镇南、上新屋、海南、镇北、,2010中国百强镇排名,宁波十强镇,,泗门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泗门镇行政区划,泗门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四明山镇地图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与鄞、奉、嵊、虞四县市相邻,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高山集镇。全镇总人口11960人,下辖12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37亩,山林118678亩。 四明山平均海拔700米,长年平均气温13℃,夏季绝对最高气温在32℃,冬,,四明山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四明山镇行政区划,四明山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马渚镇地图 余姚市辖镇。1950年为马渚镇,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镇,1992年云楼、斗门、青山、开元四乡并入。位于市府西11公里处,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5万。萧甬铁路、杭甬高速公路、杭甬运河过境,水陆交通方便。辖龙舌里、下叶、马渚、庙前、施张夏、奖嘉隆、后俞巷、前俞巷、骆家、大施巷、汀水堰、西横河,,马渚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马渚镇行政区划,马渚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鹿亭乡地图 鹿亭乡位于余姚市南部,四明山麓,东邻鄞州章水镇,南靠大岚镇,西接梁弄镇,北邻陆埠镇与余姚市东南街道。是一个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山区乡镇。全乡总人口近2万,下辖12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70.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29亩,山林78800亩,茶园7248亩,毛竹林37478亩,森林,,鹿亭乡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鹿亭乡行政区划,鹿亭乡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牟山镇地图 牟山镇地处宁绍平原,是宁波的西大门,全镇区域面积38.5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总人口20324人,拥有宁波市第二大天然湖--牟山湖,四周古迹众多,风光宜人。境内交通便利,61省道、萧甬铁路和浙东运河横贯全镇,沪杭甬高速公里在我镇设有道口,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经牟山与杭甬高速相连,这是一,,牟山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牟山镇行政区划,牟山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丈亭镇地图 丈亭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4公里。旧时慈江、姚江分流处有石矶十七、八丈,上筑方丈室为老尉懈宇,旧称“丈亭”。东至三七市镇,西连凤山街道,南隔姚江、慈溪分别与陆埠、河姆渡镇相望,北与慈溪市横河镇接壤。镇域面积55.86平方公里,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9940户,常住人口301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丈亭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丈亭镇行政区划,丈亭镇 ……[详细]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余姚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余姚历史悠久,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

基本介绍

   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士。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政权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64—233),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大师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死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著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著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代理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民族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著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96—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诸燮 (1522-1566年),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精理学,一洗陈言。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孙嘉绩(1604—164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民族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64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64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著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著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著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好土木营建,尤长桥梁建筑,相继督造修建余姚东门外皇山桥(今改建混凝土闸桥)、跨舜江的通济桥(今存,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城石巍桥(今河填桥废)、转良桥(今称最良桥)。又捐资3万缗,扩建北门外候青桥,改3孔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卫桥。桥成,越年卒。建宅寿山堂即今王阳明故居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起义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著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奸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奸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著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著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著名农学家。
  吴耕民,1896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1896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1965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1905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191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1913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96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政府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中共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1944年12月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1980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1931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1937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1989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孙越:台湾艺人、慈善家。
  张震:台湾电影演员、电影演员张国柱之子。

七.风土人情

  第一节 生产习俗
  旧时,境内生产习俗有浓厚迷信色彩,今多废除。
  农业生产
  旧历正月十四夜,农家用火把照田间 ,除一岁虫害,名曰:“照蝗虫。”
  清明浸稻子,缸里插上杨柳枝,催种子早发、快发,茁壮生长。
  秧芽插入6秧田,在田头立稻草人,穿破衣,戴破帽,执破芭蕉扇,系响铃,随风飘动,驱赶鸟雀。
  拔头秧要择吉日,在田头设供,请田公田婆,焚香烛,放鞭炮,饮开秧酒,俗称“开秧门”。下田拔秧,两手掸秧上露水,擦手背,以为可防伤筋。
  立春前后,请田公田婆,棉农在棉田里留有红苋菜,象征田公田婆在此。山民请山公山婆,在地上撒一畚箕草木灰,祈保丰收。
  夏秋之际,久旱不雨,各社联络,引请“龙王”,祈求降雨。先将“龙王”抬出龙王庙,曝晒数日,谓之“晒龙王”。然后将銮驾抬至附近深潭,以香火引接“龙神”。是时,庞大的迎神队伍,以大纛开导,有老者执香火引路,继以各社社旗、锣鼓十幡、龙王銮驾,各社“布龙”殿后,浩浩荡荡,路经社属各村,在晒场舞龙,迎至城内,穿主要街道到城隍庙,由县长官迎候、接见,求雨告毕。
  畜禽饲养
  养母猪要请猪栏菩萨。出售仔猪亦要在猪栏前设供,焚香烛,烧纸元宝。
  孵鸡、鸭、鹅忌搅动粪缸七天,以免“盘头”(孵不出来)。孵出后把蛋壳倒入粪缸,以告孵化成功。
  发生鸡瘟,取妇女月经带一条,放入鸡窝,驱赶瘟神。
  第二节 生活习俗,饮食
  主食 一日三餐,或干,或二干一稀。农忙季节加1—2餐点心。平原地区以大米为食粮,间或麦面;山区则大米及玉米、番薯等杂粮不一。青黄不接时掺杂麦碎、番薯干丝煮饭,以至瓜菜代。今均以大米为食粮,间或面粉,1978年后,番薯干丝等不再充当食粮。
  菜肴 以腌白菜、咸菜、雪里蕻干菜和干菜笋为家常菜,农村还哟咸冬瓜、咸笋等。平时瓜茄豆菜,少见荤腥,过节或来客则添鱼肉禽蛋。今注重营养,讲究烹调,荤素搭配,菜肴多样。旧时请客,城镇简便,数菜一汤;农村碗头较多。新结姻亲登门必杀鸡宰鸭。娶嫁宴席贫富不等,有“八围筵”(8冷盆,10热菜,2点心)、“十二围筵”(12冷盆,12热菜,4点心)、“十六围筵”(12冷盆,12热菜,4点心,4水果)。一般8—10碗,尘“八碗头”、“十碗头”。过年节菜肴丰盛。传统有白斩鸡、蹄胖、元宝鱼、扣鸡、扣肉、甜羹、鸡羹糊等。今宴请新结姻亲与娶嫁宴席均用冷盆、热炒,每桌18—24盆,以至更多。以河鳗、鳖、蟹、虾等四大件上桌为上乘,一般均有全鸡全鸭,甜羹、咸糊减少。丧事菜肴旧时以素为主,俗称“豆腐饭”,今荤菜增多,与一般请客少别。
  点心 种类颇多,料以米粉、面粉为主。有汤团、艾青团、糯米金团、松花金团、麻团、年糕、蛋糕、粽子、馒头、麻糍、烧卖、面条、大饼、油条、生煎包子等。
  饮料 酒为旧时祭祀和待客所必备,以黄酒为主。60年代喝白酒的增多。80年代兴喝啤酒。邑人惯喝绿茶,今还兴喝汽水、可乐、咖啡。
  服饰衣着 民国初期,男穿大襟短衫,小脚扎带裤(镶腰),冬则长衫、棉袍。女穿齐膝大襟衫、中裤(镶腰圆筒裤)、围褶裙或青布褴。婴孩穿“和尚衣”,外裹“抱裙”。幼童穿开裆裤,胸前系“围涎”。士绅、商人及知识阶层穿长衫,庄重场合外加马褂。民国中期,男兴对襟胡钮短衫、中裤,女兴短袖大襟衫,冬则棉袄,始见绒线衣。民国后期,公务人员、工商界人士、教师兴中山装,间有西装。青年学生兴学生装。城镇妇女兴长、短袖旗袍,改中裤为短裤,农村则多沿袭旧式服装。建国后,兴中山装、列宁装。1954年,提倡穿苏联花布,60年代兴青年装,妇女盛穿两用衫。“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男女兴绿军装,中、老年多穿蓝、灰色中山装。80年代,服装多样化,款式、颜色以流行为美。兴西装、茄克衫、牛仔裤及各式西裤。羽绒衣涌现,旗袍复出。
  鞋袜 民国初期,穿布鞋、布靴,冬加布袜。妇女缠脚,穿绣花尖顶鞋。婴孩穿虎头鞋,老年人穿布靴。劳动者穿草鞋,山区内加山袜。雨雪天,穿钉鞋、钉靴,或在布鞋底上涂桐油充作雨鞋。劳动者行走赤脚,冬时穿着箬壳草鞋,内穿布袜,渔民行贩内加发袜。民国中期,兴球鞋、套鞋、皮鞋,内穿线袜。妇女兴褡襻鞋、高跟皮鞋和长统丝袜。农村如故。民国后期,鞋袜无多大变化。建国后,兴解放鞋、塑料凉鞋,内加线袜,钉鞋、钉靴、草鞋、布袜逐渐淘汰。80年代兴各式皮鞋、皮靴、运动鞋、凉鞋、保暖鞋、尼龙袜,布鞋、线袜罕见。
  帽 民国初期,男戴毡帽,老年人则戴风斗帽,士绅、商人及知识阶层戴瓜皮帽。中、老年妇女戴黑平绒包头或缠二寸宽的绉纱。民国中期,男戴猢狲帽,山区则老虎头帽,渔民和搬运工人仍戴毡帽,公务人员、工商界人士、教师兴礼帽、鸭舌帽、吕宋帽,始见绒线帽。民国后期沿袭。建国后,中、老年戴卷边绒线帽,公务人员兴八角帽、干部帽、工人帽,毡帽、瓜皮包头、缠纱等逐渐淘汰。80年代兴滑雪帽、绒线帽,礼帽复出。
  仪容 辛亥革命前,男蓄发,梳辫子。未婚女子梳单辫,额前留发,称“刘海”;已婚妇女挽发髻,横插银簪外加网罩。男留须,女缠脚。民国时期,男剪去发辫改剃光头、平头、圆顶头。孩童剃“瓦片头”、“桃形头”。未婚女子梳双辫;婚后梳“绕绕头”、“翻头”。后男兴西发,女兴烫发,男女兴镶金牙。建国后,男多西发,平头次之,光头罕见。女多一刀齐短发、两角辫,发髻逐渐淘汰。80年代,青年妇女多烫发,男青年多留长发。
  民国时期,女佩戴金银手镯耳环、玉簪、戒指和项链。男亦有戴戒指、手镯的。建国后,逐渐消失。80年代复兴。
  居住 旧时居住,富豪之家深宅大院,民国时期出现西式别墅。中等之家,木结构平房,间有二层楼屋。贫困农民,住宅简陋。姚北棉农多住草舍,毛竹屋架,稻草扎盖,泥墙挡风。姚南部分山民住山厂,竹、草筑成。建国后,经土地改革,居住贫富悬殊有所改变。1978年后,兴建居民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城镇一般4—5层,每户40—50平方米,有卧室、膳座间、灶间和卫生间。农村一般2层2—3间,厅堂、灶间,前面还有小院。草舍、山厂已罕见,木结构平房减少。
  外出 旧时外出运行,必择吉日。近地一般择初三、十六出门。多步行,亦坐船。富豪之家出门坐轿或雇划船,包船舱。
  船,有快船、划船、夜航船和渡船。头尖尾翘,四枝橹加拉牵,运行较快,称“快船”。小巧玲珑,乌篷板舱,后一人蹬一桨并执一桨,前面加一扳桨,坐3—5人,舒服自在,称“脚划船”。竹篷六舱,橹、篙、牵一齐上,傍晚开船,天亮到达目的地,称“夜航船”。夜航船,男客睡中舱,女客睡后舱,男女分居。拱斗式,长方形,一篙一橹,专门送客过江,称“渡船”。
  轿,有花轿、客轿、肩舆之分。用以迎亲,称“花轿”,四人抬,扎满彩珠、彩带、彩球。送客运行,称“客轿”,亦名青衣轿,三面布幔,正面轿帘,两人抬。躺椅或竹椅,左右绑上两根竹竿,称“肩舆”,俗称“爬山虎”,两人抬,送客翻山越岭。民国时期,出现轮船、汽车、火车,旧有客运船轿逐渐减少,今已淘汰。
  第三节 岁时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零时正,放“开门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祭祖、拜坟岁。逢人拱手护道“恭喜发财”。忌用剪刀、扫帚、秤杆、点灯(未昏即眠);忌说“死”、“输”、“光”等。死了人不报丧,不办丧事,过初五再料理。席上忌食整条鱼,谓之“有头有尾,吃剩有余。”大岚一带还忌早晨打喷嚏,以为一岁不键;忌白天打破碗盏,若打破,则念“大碗生小碗,明年生小倌”,以讨彩解魇。次日开始走亲戚,百年,互赠礼品,给小孩拜岁钱,到正月十八止。建国后,国家规定春节例假三天,兴向烈军属拜年和馈赠礼品。迷信活动逐渐减少,走亲戚、拜坟岁尚存。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灯节”。十三日至十八日,宗祠挂灯结彩,挨家串户调车子灯,舞狮子灯,演灯头戏,十三日为上灯夜,女孩子穿耳裹足。家家团聚吃汤团,谓之“吃元宵”。民国中期开始,此俗逐渐消失。1979年灯节复兴。是年,余姚镇“灯展”丰富多彩,泗门镇舞狮子灯活动轰动附近乡村。
  农历二月放纸鹞。此俗今存,称放风筝。
  清明节 缘门插柳,食艾青麦果、艾青团或饺,还食苜蓿(称“亮眼草子”)。节前节后十余天,宗祠祭祖,家家上坟。城镇男女青年赴郊外赏春色,游览名胜古迹,俗称“踏青”。建国后,渐兴春游,扫烈士墓。上坟尚存。
  立夏 炜麦,尝青梅,食樱桃、燕笋,称人体重,忌坐门槛。此俗今鲜见。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名“端阳节”。节前姑娘缝制各式香袋,有鸡心形、菱形、粽子形、虎头形等等,内装雄黄、樟脑等香料,或挂床前或佩小孩子胸前。门前悬艾株,插菖蒲。中午,食“五黄”(雄黄酒、雄黄豆、黄鳝、黄豆、黄瓜)、花糕、巧粽、茶叶蛋,取酒中雄黄在小孩额上画“王”字。在后门壁角喷洒雄黄酒,以麦须、艾叶烟熏,以除秽消毒。城区、石堰(今属慈溪市)一带赛龙舟。今仅存吃粽子和茶叶蛋等。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亦名“鬼节”,以素食祭祀祖先,请吃“七月半饭”。七月十三至十八,僧寺办斋,庙宇演目连戏,调吊、调无常、放焰口,超度冤鬼。此俗在农村地区尚保留完好。
  农历七月三十为地藏王菩萨生日,是夜,家家户户于地上供水碗,点香烛,以新棉蘸供水洗目,以为能“眼目清亮”。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节前,亲朋互赠月饼等礼品。是夜,合家团聚室外吃月饼、水果赏月,有的还备酒菜酌饮。70年代中期始兴集体赏月。今旧俗复兴。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是日,登高,食花糕。农村裹粽子,山区则食“山芋艿烩鸡娘”。此俗今罕见。
  旧时债主讨债、店主解雇多在“三节”(端午、重阳、除夕),此俗今尚存。
  冬至 家家户户扫墓添黄土,宗祠设供祭祖先,请吃冬至酒。节前后祠庙演 “堂戏”、“冬至戏”。此俗已废。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俗称“三十年夜”、“过年”。旧时,农历十二月二十至三十,称日为夜,俗称“二十夜、廿一夜、廿三夜……三十夜(月小,廿九称三十年夜)”。廿三夜送灶君上天,此日前要“掸尘”(今称大扫除)。“廿三夜”晚饭前于灶龛前设供祭灶君,撕下灶君像朝天焚烧,称送灶君上天,至除夕换上灶君新像。此俗在农村地区尚保留。
  廿三夜前后,做年糕,办年货,准备菜肴过年。“三十年夜”,设影堂祭祖,剪贴春联和元宝、双喜字,家家户户布置一新。傍晚分岁,吃年夜饭,家家团聚,因故未到者,虚蛇一盅一筷,以示“团圆”。后长辈向晚辈分“压岁钱”。是夜,火烛高照,放鞭炮,合家团聚欢娱,称之“守岁”。建国后,此俗尚存,但迷信活动逐渐减少,春联亦推陈出新。80年代复兴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
  第四节 礼仪习俗
  娶嫁
  提亲 即托媒提婚,亦名“吃茶”。男方遣媒人向女方通意、提婚,若门当户对,女方则通过媒人把“生辰八字”(出生年、月、日、时)告之男方,经“问卜”,若无“冲克”,男方即遣媒议聘。
  定亲 即订婚,俗称“过帖”或“过礼”男方择吉日,谴媒人把“庚帖”(即“生辰八字”)、聘金和财礼送至女方,女方则把“生辰八字”亦放在“庚贴”内,并回赠礼品,由媒人转达男方。聘金、财礼贫富多寡不一。是日,男方宴请媒人及亲友。
  成亲 即结婚,男方择定时日,告之女方,女方则置办嫁妆,谓“发请期”。成婚前2—3天,男方谴人至女方搬嫁妆,进门要送“折杠钱”。嫁妆搬至男方,由婆婆开箱,掏出供众亲友观赏,谓之“掏箱”。成亲日上午发轿迎娶,以镜子借烛光照轿内,谓之“搜轿”,以芸香火在轿内焚熏,谓之“驱邪”。起轿4人抬,前有“堕民”吹打乐队,转弯鸣锣,过桥放炮。至女家,设宴招待。后等新娘上轿,“堕民”数次吹打,谓之“催轿”。新娘起床梳妆、穿戴谓之“开面”。新娘吃“上轿饭”后,以红绢遮面至中堂拜天地、祖先,由兄长抱上轿。轿转数圈,“堕民”撒把米,泼碗水,俗称“嫁出了囡,泼出了水”。轿离家门,娘坐中堂哭泣,讨彩,谓之“哭轿”。轿至男家,放中堂外,待供烛点燃,鸣炮入中堂,举行婚礼。
  新郎由一童男执其袍角随主婚人、证婚人步入中堂,谓之“搀郎”。新娘由一童女扑蛋粉,谓之“添妆”。接着赞礼人入读“祝文”,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先、父母,夫妻对拜。礼毕,赞礼人捧花烛一支,引新郎新娘步着铺设的麻袋入洞房,谓之“传代”。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喝糖茶、莲子羹。再入中堂拜天地、祖先、长辈并与小辈见面,谓之“见大小”。是夜,宴请宾客。新娘入席,伴娘执酒壶,至庭前檐下向天地敬酒,至中堂向祖先敬酒,伴以丝竹,谓之“送酒”。宴毕,新娘新郎与众亲友共入新房,新娘敬烟茶、糖果。是后嗣,男女老幼均可逗趣新娘,直至深夜,谓之“闹新房”。婚后第二或第三天,新郎新娘去女家,拜望岳父母和爹娘,当日午后回家,谓之“双回门”。
  民国时期,曾提倡文明婚姻,在一些知识分子中兴自由恋爱,婚礼简单而隆重,程序是:主婚人讲话、介绍人发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并加盖证婚印章交给男女双方。礼毕,宴请宾客。建国后,废除包办婚姻,婚礼从简,兴茶话会结婚,单位组织集体婚礼等,简朴文明。近几年出现婚事大办、相互攀比。
  丧葬
  旧时丧葬,礼仪繁琐。
  送终 老人弥留之际,子女亲属静候床前,一断气即下跪,嚎啕大哭。
  停尸 俗称“摊板头”。为死者沐浴、理发、更衣,放在门板上,脸遮白布,身盖殓被,安置中堂。脚后点一盏油灯,头前挂耗帘。
  报丧 即向亲友报死讯。报丧人腋下夹雨伞,低头急行,进门吃点烟火食即走,亲友在门前要摔破一张瓦片或一只碗。
  守灵 耗帘前设灵台,子女披麻戴孝,日夜守护,直至出殡。期间,请道士做法事,招魂、超度亡灵,俗称“做道场”、“敲黄昏”。
  入殓 一般死后第三天(出殡前夜),把遗体安放灵柩内。入殓时由亲属扶体,子女捧头。盖殓被时,一一报名送者,由一人执斗桶,向柩内佯量黄金、白银、白米,各量3次,至“九斗九升”加盖“上榫头”,大哭,俗称“量斗”。
  出殡 俗称送葬。时间一般死后第四天上午。单声破锣开道,二男童执幡引导,沿途撒“烧纸”,长子捧牌位,一男撑伞。中间灵柩,四人抬,两旁由子、女、媳守护、哀哭,众亲友送葬。后道士吹打送行。灵柩过桥,孝子在桥堍跪接,或匍匐桥上让灵柩抬过桥,至墓地安葬,设供祭祀。后迎回牌位,请吃“斋饭”。
  “做七” 死后每过七天祭奠一次,称“做七”,共7次。其中“五七”最盛,众亲友到场,做道场,吃“五七酒”。
  今丧葬礼仪从简,兴追悼会,挂死者遗像,子女、亲属好友赠送花圈、挽联,戴黑纱、白花以示哀悼。
  此外,对死者的祭奠,尚有死后100天的“做百日”,满一年的“做周年”,死者百岁时“做百岁”等等。
  喜庆
  做寿 旧时一般50岁开始“逢十”举行寿庆。邑人寿庆大多提前一你那,谓“做九不做十”。寿庆时,亲友前来拜寿,送红烛、寿鞋等。张灯结彩,中堂悬挂寿星、寿嶂、寿联,挽扶寿人(包括配偶)至中堂拜天地、祖先,然后,受晚辈祝寿。中午寿宴。共食“长寿面”。贫者多不作寿庆。建国后,“长寿面”存。近几年,寿庆增多,兴食裱花蛋糕。
  贺生 第一胎临产前1个月左右,娘家要送去婴孩衣着、鞋帽,染红的花生、鸡蛋等,至孕妇床前抖出,将蛋磕破,意谓“快生快养,擂落算帐”,是为“催生”。分娩后,女婿送糖、面、鱼、肉、鹅至岳家报生,生男则雄鹅,生女则雌鹅。但鹅岳家不能收。满月,外婆送礼品,给婴孩剃头,请亲友吃“满月酒”。此俗今存,但迷信色彩减少。
  建房 旧时建房要“看风水”,择地基。破土动工要祭天地神,办“开工酒”,宴请建房工匠。上梁之日,要祭鲁班,抛“上梁馒头”。是日,亲友赠万年青、摇钱树等礼品贺喜,晚上请吃“上梁酒”。
  乔迁 搬入新居,谓之“乔迁之喜”。要备酒食祭祖先,办“进屋酒”宴请前来帮忙搬迁和祝贺的宾客。
  第五节 庙 会
  庙会是祭祀神佛、先贤的形式之一,有浓厚的宗教和迷信色彩,但同时又是传统集市的一种形式,故有“庙市”之称。
  庙会集市 庙内神佛生辰祭祀,庙外设摊交易,谓之庙会集市。有的摊位设于街道两岸,俗称“拦街”。此种庙会年年于春秋两季定期举行,祭祀、看戏并购置生产、生活必需品。境内庙会集市较大的在春季举行的有5处次,秋季举行的有10余处次。余姚城区二月半庙会,从接待寺经第一山关帝庙,折至新建路口沿江市集长达2—3里,以竹木、铁器和各种农具交易为主。农历九月十二日,城内的城隍庙,演绍剧3—5天,人们进香拜神,又购置生活必需品。
  解放后,废除庙会市集迷信活动,改称春季或秋季物资交流会,今称春季或秋季商品交易会,年年按传统日期举行。
  迎神赛会 为纪念菩萨生日或忌日,把庙内菩萨(行宫)抬出巡游,谓之迎神赛会。光绪《余姚县志》载,城内东岳神出巡,“大纛为导,纸伞随之。”“自三月十二日至二十日,礼拜之会分为数十社,每社数百人,鸣金曳帜而唱佛号,邑中丛祠无不偏。”康熙《新修余姚县志》载:“三月二十日为岳神生辰,前十余日,结社礼拜者至十万”。《余姚六仓志》载:“二月十三至十九日迎观音礼拜,化龙堰以西尽为斋地”。旧时境内迎神赛会每年有30余处次。解放后废。
  香会 朝山进香,祈福免灾,乞雨求子,谓之香会,俗称“烧香”。旧时香会遍及城乡,有祭拜东岳大帝、关帝菩萨和包龙图的;有祭拜观音诞辰、成道、出家的;有祭拜曹娥娘娘和南雷菩萨的,每年有10余次。解放后渐废,80年代偶有出现。
  第六节 家 庭
  清代以大家庭为主,一般每户5—8人,多至10—20余人。富豪之家与书香门第以多代同堂共炊为荣。家庭一切权力由家长掌管。“五四”运动以后,封建大家庭逐渐解体,民国30年(1941年)平均每户4.63人,1950年平均每户4.6人。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后,户均人口明显减少,1978年,平均每户3.8人,1987年,平均每户3.02人。
  旧时分家,由舅父主持,并宴请族中长辈和当地有威望者,当众立分书为凭。此俗农村仍存,城镇子女结婚后,多数与父母分居。历来年老无子者多以兄弟之子为嗣,亦有女继父业或养子“继承”。“继承”立文书为凭,继子(女)有赡养继父母的义务和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给他人作子女的,旧时称“螟蛉”,受宗族排挤,今受法律保护。
  第七节 称 谓
  父母,称父亲、母亲,口称爸爸(阿爸、爹、阿爹)、妈妈(娘、姆妈、摁娘)。自称子女(摁子、女儿、囡)。
  父亲的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口称太爷爷(太公)、太娘娘(太太、太婆、阿太)。自称曾(玄)孙、曾(玄)孙女(囡)。
  父亲的父母,称祖父、祖母,口称爷爷(阿爷)、娘娘(阿娘)。自称孙、孙女(囡)。
  父亲的兄弟,称伯父、叔父,口称伯伯(阿伯、大爸爸、大爹),叔叔(阿叔、小爹)。父亲的兄嫂弟媳,称伯母、叔母,口称大妈(大姆妈)、婶娘(叔婶、小姆妈)。自称侄(阿侄)、侄女(囡)。
  父亲的姐妹,称姑姑(阿姑、阿伯),出嫁后称姑母,口称姑妈(摁娘)。父亲的姐妹夫称姑父,口称姑夫(姑爹)。自称内侄、内侄女(囡)。父母的子女之间按长幼为序,互称兄弟姐妹,今多互呼名字。
  父亲兄弟的子女,称堂兄弟、堂姐妹;父亲姐妹的子女称表兄弟、表姐妹。
  丈夫,称老公(老倌)。妻,称内人(老人、阿拉屋里、老嬷)。有儿女后,有的互称某某爹、某某娘。上年纪后,有的互称老太公、老太婆。今年轻夫妻一般互称名字。
  妻子称丈夫的父母为公婆,今一般与丈夫对父母的称谓相同。丈夫称妻子的父母为岳父母,口称丈人、丈母娘,今一般与妻子对父母的称谓相同。
  兄弟的妻子之间合称妯娌,口称一般与自己的子女相同,今一般姐妹相称。
  母亲的祖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口称外太公、外太婆。自称自称曾(玄)外孙、曾(玄)外孙女(囡)。
  母亲的兄弟称舅父,口称舅舅(阿舅)。母亲的兄嫂弟媳,称舅母,口称舅妈。自称外甥、外甥女(囡)。
  母亲的姐妹,称阿姨,成婚后称姨母,口称姨妈(阿伯、姨娘)。母亲的姐妹夫,称姨父,口称姨夫(姨丈、姨爹),自称外甥、外甥女(囡)。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互称表兄弟、表姐妹。
  姐妹丈夫之间称连襟,按长幼互称兄弟。
  父母再婚,子女称再婚的一方为继父、继母,当面称爸爸(爹)、妈妈(娘),俗称晚爹、晚娘。
  义子、义女的父母,称义父、义母,口称干爹(继拜爹、阿爸)、干娘(继拜娘、干妈)。
  长辈好友按辈份相应称谓,加上名字,为××伯伯、××爷爷等。

八.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余姚市荣获中国2009年十大(县级)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2010年2月26日上午召开的宁波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大会上,余姚市被授予“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
  2010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九.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十.教育

  
截止2010年4月9日
小学: 73所
初中: 36所
高中: 8所
九年一贯制: 1所
职高: 7所
完中: 1所
特殊教育: 1所
幼儿园: 2所
师资培训: 1所

余姚市各地方中学(初中)

  余姚市实验学校
  余姚市舜江中学 余姚市梁辉中学 余姚市兰江中学 余姚市肖东中学
  余姚市城南中学 余姚市梨洲中学 余姚市子陵中学 余姚市世南中学
  余姚市老方桥中学 余姚市丰北中学 余姚市城北中学 余姚市舜水中学
  余姚市阳明中学 余姚市历山中学 余姚市郑巷中学 余姚市低塘中学
  余姚市朗霞中学 余姚市四明山中学 余姚市大岚中学 梁弄镇中学
  余姚市鹿亭中学 余姚市大隐中学 余姚市马渚中学 余姚市牟山镇中学
  余姚市丈亭镇中学 余姚市三七市中学 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学 余姚市泗门三中
  余姚市泗门中学 余姚市泗门二中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 余姚市临山中学
  余姚市临山二中 黄家埠中学 余姚市陆埠洪山中学 余姚市陆埠中学
  余姚市高风中学初中部

余姚市各地方中学(高中)

  余姚中学 余姚二中 余姚三中 余姚四中 余姚五中 余姚六中 余姚七中 余姚八中 高风中学高中部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第五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姚江旅游学校

十一、余姚景点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白水冲
  河姆渡古村落
  河姆渡遗址
  龙泉山
  四明湖
  芝林白岩溪
  宋岙古村
  石门将军瀑
  丹山赤水
  南雷雁湖
  胜归山(胡公岩)
  渚山饮马
  天下玉苑
  红岗劲松
  黄宗羲墓
  裘岙狮山钟秀
  四明山烈士纪念碑
  阳明故居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朱洪山烈士墓
  陆埠钟山石堰
  陆埠水库
  裘石宋古道
  虹岭古道
  慈南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